本报讯 有媒体报道,广州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细胞生物学“返老还童”机制,这一机制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等退行性(自然衰老)疾病开辟了新途径。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前景如何?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干细胞方面的研究非常‘热’,总体来说,多数只是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的甚至只是概念阶段。”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朝军教授介绍,用细胞技术治疗退行性病变,事实上是很遥远的事情。人的生命从一枚受精卵开始,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肌肉、骨骼、大脑、心脏等,研究发现,人体只有胚胎期的干细胞才具备多能性,才能发育成其它类型的细胞,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数奥秘。而一旦发育成“定型”的细胞再想逆转为多能干细胞,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用 “返老还童”来描述干细胞,非常不科学。
不过,“定型”的细胞在分裂生成新一代细胞过程中,如果人为加入一些诱导物质,数代繁殖后,可以“逆转”成为多能干细胞。而如何使培育出的干细胞成长为医生所需要的靶细胞,比如让它发育成神经元细胞来治疗帕金森病,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李朝军说。
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张丽介绍,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不可能“老”了以后重新变“年轻”。用多能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国内外实验室近年来一直都在做,但疗效不确定,最多只能暂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并不能阻止该病的进程。
据专家介绍,国外科学家已经使用多种方法把“定型”的细胞“逆转”成为多能干细胞。此次,媒体报道的我国广州科学家发现新的细胞“返老还童”机制,只是发现了一种新的“逆转”方法,而对用于临床治疗退行性疾病方面,尚无革命性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仲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