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英文版
 
医院动态
医院大事记
健康知识
信息公告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资讯
 
【科普时间】“新冠”来袭,这些事您必须要知道——关于传播途径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南京脑科医院 浏览:12760 次
    今天,我们再次请教了江苏医学会呼吸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组长、南京脑科医院(南院区)呼吸内科主任林勇教授,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谈谈“新冠”的防治。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中对传播途径的定义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新近报道一例出生30小时的新生儿感染“新冠”的病例,母婴传播有待证实。那么我们来逐条分析传播途径。
    确定途径1: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首先,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不是一个概念。飞沫传播只是经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经飞沫传播是指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超市、商场等地较易发生。
    经飞沫核传播,别看只多了一个“核”,意义就大不相同。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 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了解空气传播的方式之后,我们来剖析“新冠”病毒的飞沫传播途径。什么样的情况是通过这一方式感染呢?首先请记住两个“大量”,携带大量病原体的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在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出大量飞沫,健康人吸入飞沫之后发生感染或携带。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由呼吸产生的飞沫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经喷嚏喷出的飞沫,在密闭空间中可传播8米,在这里您可能会有疑问,那么在空旷风力大的地方是不是更不安全?在开放空间,空气流动的方向多种多样,飞沫在空气中迅速消散,病原体的数量迅速下降。抛开数量、只谈感染的毒力是不科学的。
    浙江宁波报道的一例“新冠”感染者,就是因为与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且未带口罩发生了感染。

    省卫健委2月6日发布,2020年2月5日0-24时,南京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5例中,有一例因为买烤鸭时与一确诊病例(已在浙江被确诊)有过密切接触史感染。
    从“两个大量”入手,不与疑似患者接触,减少外出,戴好口罩防护,完全可以避免感染。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说:“首先,病毒是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播,飞沫一般通过咳嗽、打喷嚏,它在空气当中的传播距离有限,一般是一米或者两米,它从人体出来很快就沉降了,不会在空气当中漂浮。从这个意义讲,在空气当中不会有病毒,这也就不存在病毒在空气中存活多久的问题。”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新冠”只能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室温情况下基本不能存活,所以在空旷地带空气流通较好时,安全性反而增高,这也是我们提供加强通风的道理所在。从这个角度来剖析:
    和已知的健康人共处一室,不会感染。如果您明确知晓和您相处的人不曾接触过疫区,不属于携带者,则与其相处也不需要戴口罩。比如,我们在家中和家人共处一室就不需要戴口罩。
    与陌生人在开放空间相处,相隔安全距离,很难感染。南京目前的感染病例与湖北相比并不多,在较为空旷的空间,空气流通较好时,只要与陌生人保持安全距离,即使未戴口罩,也不容易感染。关于安全距离在此引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医生的原话:“我们原来写的是1米5,对面人如果是健康的,应该也不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担心不认识的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有传播的可能。我希望各个地方对接触的人查得严一点,这样有可能面对面传播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在武汉市区我认为这个距离是非常必要的”。这类场所,带普通口罩就可以完全满足需要啦。
    与陌生人共处于密闭空间,戴好防护口罩,很难感染。假设我们处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共处人员较少,那么在保持安全距离戴普通口罩即可。如果人员相对复杂和密集,则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正确佩带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很难发生“新冠”感染。
    同一楼栋内有居家隔离的人员,正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的前提下,很难通过飞沫传播。
    高危风险人群,如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对社区和疑似、确诊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疫情检测人员,应使用相应等级的防护口罩如N95和防护面具。
    人民日报公众号对不同人群选用口罩进行了详细的指引,见下图所示:

    重点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均属于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只需备用普通口罩和少量医用口罩就好啦,不需要盲目升级口罩。N95型的口罩并不适合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佩戴,更不适合在运动时佩带。日常生活中的外套、鞋也不需要常规喷洒酒精来消毒。如果您所在的小区或楼栋中有居家隔离的人员,那么外套和鞋子可以这样处理:
    在入户门外放置挂衣钩和鞋架,外套与鞋子在入户门口更换,疑似患者楼栋已由政府组织专人消毒,无需喷洒消毒剂,自然通风即可。
    入户门口通风不良的,可在入户门外备整理箱,脱下外套放入整理箱,移至阳台单独通风。如有条件可在阳台放置紫外线灯照射(不做常规推荐)。
    南京脑科医院(南院区)呼吸科王晓月医生对正确佩带口罩做过一期视频科普,在“学习强国”中也有播放,可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

    佩戴口罩前先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从包装中取出清洁的口罩,分清正反,颜色较深的一面为正面,正面朝外,手掌托住正面覆盖于面部,用指尖由鼻梁向两侧移动按压金属片,使其沿鼻梁形状贴合;挂上耳带,将口罩上下完全展开,将鼻子、嘴巴、下巴和周围脸颊全包裹上,使口罩紧贴面部,不留空隙。双手捂住口罩呼气,若感觉有气体从鼻夹处漏出,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气体从口罩两侧漏出,需要进一步调整头带、耳带位置。如果不能取得密合,需要更换口罩型号。每次佩戴口罩后,必须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带好口罩后,尽量避免触摸口罩,若必须触摸口罩,一定要先彻底洗手。
    确定途径2: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在前文我们了解了飞沫传播,在来回顾一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蒋荣猛主任的话,“飞沫可以沉降,那么落在周围的物体表面,或者通过我们的手就有可能沾有病毒,它会污染我们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病毒会污染这上面。现在研究发现,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它可以存活数天。比如说20℃的环境,湿度40%,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存活达5天。一个人打喷嚏,如果不注意拿手遮挡,他会有病毒,病毒污染门把手,污染电梯按纽,如果下一个人不洗手,他接触以后揉眼睛,抠鼻子,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播。”
    所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新冠”也要满足下列条件:两个“大量”,携带大量病原体的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在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出大量飞沫,飞沫沉降在我们可能接触的地方,触碰到之后,未经清洗的手再接触口鼻眼清的粘膜,发生感染。
    重点来了:老百姓居家防护应该怎么做?
    洗手!
    洗手!!
    勤洗手!!!
    外出进门先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
    接触口罩要洗手!
    接触公共用品要洗手!
    低风险和较低风险人群请记牢:
    84拖地不如洗洗手!
    喷洒酒精不如洗洗手!!
    戴一次性手套不如洗洗手!!!
    您可能又有了疑问,那我买了那么多酒精,什么地方推荐使用呢?无法满足洗手条件的时候,可以用酒精作为快速手部消毒来替代。比如触摸了公共交通工具的栏杆、小区的门把手、电梯的按钮,又不能立刻洗手的时候。
    可疑途径1:气溶胶传播
    我们先来了解空气中带有“新冠”气溶胶是如何产生的:患者口鼻喷出的飞沫,体积大的,一般在1米的范围内直接喷到他人身上,或很快坠落于地面,小的飞沫(小于50微米)与飞沫干燥后形成的“飞沫核”分散在空气中与尘埃结合后飞扬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们吸入气溶胶后有可能造成感染。这也是做卫生时要求湿式拖扫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记住两个“大量”。极少量的病毒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产生大量“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地点常见于:疫区隔离病房,确诊/疑似患者气管镜、气管插管等有痰液喷溅的操作间。这些地点健康的老百姓难以接触到,因此无须做特殊防护。而且,“新冠”病毒是否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还有待确认,公众实在无须恐慌。
    可疑途径2:消化道传播
    经消化道传播,也称为“粪-口传播”,是指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进食时获得感染,因部分人群有使用便桶和自然肥料的习惯,粪便有可能污染水源及食物。这个绝不是说吃了“新冠”病人的排泄物啊!!!现有报道在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发现了“新冠”的核酸,但核酸是否引起发病还有待确认,经消化道传播目前仍无定论。如有使用便桶和自然肥料育蔬种菜的市民,注意洗手是必须要做好的防护,此外,生吃的果蔬也一定要清洗干净。
    可疑途径3:母婴传播
    在没有特效药物及疫苗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的方式如果确认存在,还是及早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比较好。南京市的各位孕妈咪进行产检时一定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病原体携带者,戴好口罩,勤洗手,反复强调,一定记牢!
    今天我们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了解了“新冠”的防治,下期文章我们将从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来科普“新冠”的防治。
    非常时期,仍需要我们科学理性的看待问题:不接触已知的病原体携带者,尽可能减少外出防止接触有可能携带“新冠”的人群,如必须出门记住戴好口罩,勤洗手,加强通风,不盲目升级防护,不做无谓的防护措施,不信谣,不恐慌。每个人做好自己,大家就都会越来越好!这场战“疫”,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胜利。
整理:徐婷
参考文献
《飞沫传播途径》 中国医药2014-04-23
《传染病学》 第8版
《气溶胶及其在传染病空气传播与控制中的意义》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南京零距离、南京发布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08 南京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Design by 71nc.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210029) 电话总机:025-82296000
苏ICP备090923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