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英文版
 
医院动态
医院大事记
健康知识
信息公告
健康资讯
 
健康知识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知识
 
恼人的“拖延症 ”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南京脑科医院 浏览:4444 次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陈建国副主任医师

    王卉,博士研究生,平时认真、严谨、追求完美,成绩优秀。两年前就已经确定了论文题目,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划,并希望完成高水平的论文。然而,半年过去了,她总感到准备的资料不充分,希望等到有把握后一气呵成。因此一直没有动笔。想到论文问题就有些焦虑,因怕导师询问,而找借口不愿见导师。多次下决心,从明天开始,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但时间常常被一些锁事所占据,有时漫无目的上网浏览。当看到同学大多已经初步完成论文时,内心很焦急,她想如果象其他人一样,东拼西揍,马虎一些也不难,但她不想这样,希望拿出来的论文能让老师满意。然而,总是在拖延,直至临近交论文时,感到焦虑,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眠,回避同学和老师。甚至有放弃学业的想法。

    上述王博士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被称为“拖延症”。这种现象在人群中很普遍,但程度不完全一样。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总是要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匆匆忙忙完成任务了事。如一些中小学生在假期中完成作业时,常常会有拖延现象。这些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抑郁、强迫等不良情绪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导致拖延现象发生有多种原因。一是完善主义倾向。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导致拖延。二是潜在的敌意。对要求完成的任务不满,但又不能拒绝,内心有抵抗的情绪。三是任务过难或过单调。任务过难会产生畏难情绪,没有信心,似乎怎么做都不能完成,而表现为抑制状态,漠视它的存在,被动地等待。任务过单调,缺少兴趣,注意力被眼前更有兴趣的事所吸引。中、小学生做作业拖延就是如此。

    拖延现象如此普遍,如果不太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可视为你的一种习惯或生活态度,不必在意。如果因为“拖延症”而导致不良情绪,或影响了你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了。

    要改变拖延习惯,需要找出一直影响自己而不被发现的不合理的观念;正确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形成少想多做,想到就做的行为习惯;善于寻找和利用资源;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并给自己奖赏;公开承诺,请别人监督。如果象王博士这种状态,自己无法摆脱,就需要找专业人员帮助解决了。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08 南京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Design by 71nc.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210029) 电话总机:025-82296000
苏ICP备090923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