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98年,现为南京康复医学中心、南京市重点专科、江苏省康复评定示范单位。是多家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师教学实习基地、南京市全科医师康复医疗技能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和南京市首批康复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
科室医护技人员共52人,医生13人,康复治疗师21人,护士1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6人。病区开设床位48张,并设有康复门诊,拥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语言治疗室、摄食-吞咽治疗室、认知治疗室、高压氧治疗室、理疗室、康复工程室、神经调控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
科室在康复方面获得多方面的认可,是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保护与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吞咽障碍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高压氧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吞咽康复与营养管理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南京康复医学副理事长、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南京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副主委等所在单位,多项康复治疗技术处于省内前沿地位。是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所在单位。现开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肌骨康复、精神康复相关评定与治疗项目,在意识障碍促醒、言语-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康复评定及治疗、康复护理方面具有特色优势。
二、诊疗范围
主要针对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多发性硬化、脑部肿瘤手术后等所致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及各类继发功能障碍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胸部手术围手术期心肺康复;各类颈肩腰腿痛、颈椎疾病、腰椎疾病康复。针对多种功能障碍者进行不定期的系统功能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科学制定和灵活调整康复治疗原则和目标,实施精准化、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同时还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和康复预防工作,使病残者最大限度的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回归家庭、社会。
三、专科技术优势与特色
科室具备由康复医师、临床医师、中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师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配备智能化、多样化、精准化的康复评估及训练设备,如先进的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神经电生理检测、近红外光谱检测、无创性神经调控设备等。
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及康复护理方面都开展了多项特色技术。
1.多模态吞咽障碍评估及康复治疗;
2.吞咽障碍患者专用食品调配技术;
3.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失语症治疗技术;
4.住院-家庭一体化认知康复技术;
5.个体化靶点及方案制定的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
6.智能化康复机器人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7.多模态脑功能(功能磁共振、近红外光谱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精准康复评估;
8.具身化运动想象技术;
9.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技术;
10.胸部手术围手术期康复技术。
四、科研、教育、对外交流
科室近年一直重视科研建设,成立不同的康复治疗技术专项科研小组,开展康复相关科研工作。近几年科室人员主持开展了康复相关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自然合作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合作项目1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市重大课题2项;
连续多年申办了神经康复相关治疗技术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同时科室是多家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师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承担近六十名康复治疗师的教学、实习带教。还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作为南京市全科医师康复医疗技能培训实践基地,承担神经康复的临床培训与实践工作。作为南京市康复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承接基层医院康复医护技的培训和学习。
五、专家团队、门诊情况
1.刘莉、朱慧敏、张新颜、程欣欣专家团队,主要方向为意识障碍促醒、吞咽障碍、失语的多模态评估及康复技术。
2.饶江、张传文、田丽、王珧专家团队,主要方向为瘫痪、认知障碍康复及多模态的脑功能检测。
3.由丽、王露露专家团队,主要方向为重症及心肺疾病康复。
4.杨永超、李丹慧专家团队,主要方向为各类颈腰椎疾病及慢性疼痛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