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英文版
 
神经内科
老年医学科
神经外科
医学心理科
精神大科
精神一科
精神二科
精神三科
精神四科(心境障碍科)
麻醉科
中医科
老年精神科
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司法精神科
康复医学科
心血管内科
伦理委员会
研究所
医学影像科
脑磁图室
医保办
检验科
社会精神科
脑血管病救治中心
功能神经外科/癫痫中心
物理诊断科
早期干预科
心理健康中心(非药物治疗中心)
急诊和重症医学科
 
精神四科(心境障碍科) 首页 > 科室介绍
 
一、科室简介
 
1. 历史文化、人员组成、门诊、病房床位、主要社会荣誉等
 
    南京脑科医院心境障碍科成立于2012年,是江苏省首个抑郁症单病种特色专病病房和江苏省唯一省级抑郁症专病诊疗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精神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亚专科。是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16-2019年)、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2016-2022)、江苏省精神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2018年至今)、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委会、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3年至今)、中国心协C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21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常委单位(2023年至今)、亚太辩证行为治疗协会联合主席单位(2023年至今)和中国医促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24年至今)。先后牵头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专业学组、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组、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抑郁障碍专业学组、中国辩证行为治疗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协作组。2017年获得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省市共建创新团队称号,2019年获批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抑郁症诊疗基地,“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2020年荣获“中国医院人文创新团队”称号,2023年获批江苏省精神疾病医学创新中心。
 
    医生团队16人,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3名,心理督导师2名,具有国家专业认证资质的心理治疗师7名。科室率先探索实施了抑郁症病房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为心境障碍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以及抑郁症自杀症状快速干预。临床常用技术包括基于临床评估、血药浓度、药物基因组学和药师参与的药物治疗,团体及个体心理治疗、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行为治疗、虚拟现实辅助的认知行为治疗,无抽搐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生物反馈、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康复等,基于生物学标记引导的非药物治疗,以及健康宣教、互联网延伸管理等服务。目前科室开设抑郁症、双相障碍等专病门诊和2个病区(编制床位80张,包括抑郁症自杀快速干预单元),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年出院超1400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比60%以上,诊治对象以疑难、危重、复杂病例为主。诊疗服务范围辐射到全国,疾病治愈及好转率为超过90% 。临床诊疗水平做到区域领先,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抑郁症专病诊疗中心之一。
 
2. 诊疗范围
 
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3. 专科技术优势与特色
 
(1) 疑难、复杂的心境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个体化药物治疗:专业药师参与下、药物浓度监测下的规范化药物治疗;
(3) 多种非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电刺激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艺术治疗、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等;
(4) 综合的康复治疗: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入院评估、个性化康复与延伸服务相衔接,进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康复治疗。
(5) 伴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快速干预。
 
4. 科研、教育、对外交流
 
(1) 科研教学
科室作为江苏省博士后工作站、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博/硕士生培养点,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培养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承担精神科进修医生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进修生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习轮转任务。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对省内外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主要科研方向:
1) 影像学与神经心理测试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2) 临床精神药理遗传学研究
3) 影像基因组学研究
4) 精神障碍心理治疗的心身作用机制
5) 精神障碍物理治疗的疗效与机制
6) 精神障碍人群自杀预防和心理干预研究
7) 转化医学研究
10多年来先后主持研究课题70项,科研经费6千多万元,已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篇222篇,其中SCI 167篇,5分以上40篇,EI 2篇,中文核心期刊67篇。参与书籍编撰24本,获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35项,省市科研奖项2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中心成员获国务政府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医生、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1人,江苏省“333”二层次1人、三层次人才3人等,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创新争先奖1项,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预防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培养了一批省市学科带头人以及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2) 交流合作
 
1) 国际合作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1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院博士1人,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博士1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医学中心博士1人,中心先后派出6人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罗彻斯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认知影像中心、爱尔兰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丹麦奥尔胡斯精神病研究所等机构进行访学与交流。已与英、美、澳、荷、丹麦等国家及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 国内合作
 
    在国内,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在临床、科研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盐城市精神卫生中心、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泰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设立“姚志剑博士团队工作室” “王纯博士团队工作室” “史家波博士团队工作室”,被引进为苏州市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指导医联体医院的临床业务和科研。
 

    3.专家团队、门诊情况
    专家团队
    科室拥有一支从事心境障碍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并进的人才队伍,为便于广大患友针对性治疗,科室设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科、心理治疗等专病门诊。
☆专家简介

      

       姓名:姚志剑

       职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心境障碍科主任、精神大科主任、兼国家重点精神科住培基地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医促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兼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组长、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长期在国内外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抑郁症高级专家)、周二下午(双相障碍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博导,中共江苏省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政协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精神疾病医学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精神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主任、脑功能影像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抑郁症诊疗中心负责人、南京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副主编等。
     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省市共建医学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病理机制与诊断防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高等院校教材国家规划教材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获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编写抑郁症相关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10余项。多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

 

    姓名:王纯
    职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医科大学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兼职:亚太辩证行为治疗协会联合主席;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学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CBT协作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辩证行为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委会委员、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委员、伦理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理干预学组组长。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和团体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抑郁症专家),周二下午(特需心理治疗)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学心理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注册督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医科大学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副教授。亚太辩证行为治疗协会联合主席;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学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CBT协作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辩证行为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委会委员、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委员、伦理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理干预学组组长。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计划。

 

    姓名:史家波
    职务:心境障碍科副主任、精神康复科负责人
    学术兼职: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兼秘书、精神康复研究协作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抑郁障碍学组组长、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委员兼焦虑障碍学组组长、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学组副组长,南京市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疾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双相障碍专家)、周三上午(精神科专家)、周四下午(抑郁症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年于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毕业,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南京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姓名:蒋晓军
 
    职务:心境障碍科查房主任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对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各种精神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双相障碍专家)、周二上午(抑郁症专家)、周三下午(抑郁症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工民主党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8月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一直从事精神卫生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的课题研究项目及教材编写,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心境障碍科查房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如何提高下级医生的临床水平有督导的指导理念。

 

    姓名:崔青
    职务:心境障碍科查房主任,精神科国家住培重点基地主任教学主任
    学术兼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协作组委员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疾病的诊疗、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精神科专家)、周二下午(抑郁症专家),周四下午(抑郁症高级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1989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2年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像学、抑郁症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学特征作了相关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姓名:陈瑜
    职务:心境障碍科抑郁症病区负责医生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创伤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EMDR创伤心理治疗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学组委员、心身康复学组委员、神经心理与行为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抑郁障碍学组委员,南京预防医学会阳光医生志愿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创伤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双相障碍专家),周四上午(精神科专家),周五下午(抑郁症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工作近20年。为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南京医科大学国教院全英文标准化病人培训老师。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作为病区负责医师对精神科常见疾病进行规范化诊疗、疑难病例组织查房、规培或进修医生及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主持人参与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委、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南京市医学新科技引进奖一等奖;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文章20余篇。 

    姓名:刘刚
    职务:心境障碍科重症病房负责医生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物质成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心理健康宣教工作组委员,江苏省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兼秘书,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江苏省医师协会应激障碍学组委员,江苏省精神科医学会精神康复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青少年及成人的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性障碍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快速干预。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精神科专家),周三上午(抑郁症专家),周五下午(双相障碍专家)

专家风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伊宁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开展医疗援疆工作,被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第十批援疆工作优秀个人”,被中共伊宁市委员会授予“优秀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被伊宁市人民政府授予“伊宁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10余篇。

    姓名:汤浩
    职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溧水分院(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生物精神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准医学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精神卫生科技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科普工作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学术秘书,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专业学组委员,南京市爱国卫生工作专家库专家。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对心境障碍的精准及快速干预。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双相障碍专家),周四下午(精神科专家)

专家风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南京脑科医院青年人才。2018年在爱尔兰圣帕克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访学。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工作10余年,作为研究骨干或主持人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项、江苏省卫健委医学科研项目、南京市卫健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撰写论文获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奖三等奖、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姓名:阎锐
    学术兼职: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学组委员兼秘书、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会青年委员、焦虑障碍学组委员兼秘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药物规范化治疗和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抑郁症专家),周五下午(精神科专家)

专家风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治疗师。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南京脑科医院第一层次青年人才。近年来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主持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级课题多项,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预防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姓名:陈想想
    擅长疾病和诊疗技术: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规范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双相情感障碍),周四上午(抑郁症专病),周五下午(精神科专家)
    专家风采: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青年教师、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全英文标准化病人培训教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高级营养师。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长期在抑郁症病房、抑郁症门诊、精神科门诊进行临床诊疗、心理治疗及教学活动。接受中国高级CBT治疗师系统培训、辨证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的伦理等培训。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主持人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级课题多项,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常见疾病

专科的临床技术优势:   

主要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各类心境障碍。

1)疑难、复杂的心境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个体化药物治疗:专业药师参与下、药物浓度监测下的规范化药物治疗;

3)多种非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艺术治疗、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等;

4)综合的康复治疗: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入院评估、个性化康复与延伸服务相衔接,进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康复治疗。 

专科主要治疗疾病

各种类型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各类情绪障碍。

☆联系地址

地址:南京广州路264号南京脑科医院615616病区

邮编210029

微信公众号:江苏省抑郁症诊疗中心

Copyright © 2008 南京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Design by 71nc.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210029) 电话总机:025-82296000
苏ICP备09092365号-3